1.产品认证
充电桩出海必须通过欧标、美标认证。以欧洲CE认证流程来说,需要经过认证申请、认证资料准备、产品检测、凭检测报告递交审核、审核通过颁发CE认证证书等阶段。
而美标的认证通常也需要7个月左右。毫无疑问,最早完成认证的出海企业将越早享受行业发展红利。

2.业务链路布局
充电桩赛道看似简单,实际上其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,包括研发与制造、销售、运营维护和配套智能应用(小程序等)开发等。
国际上的龙头企业一般会涉及多个环节,甚至是完整链路,但这对出海桩企来说也是一项挑战。
销售渠道布局方面,阿里国际站的数据显示,中国充电桩的主要买家有30%是当地批发商,建筑工程商和物业商各占20%。也就是说,充电桩出海目前以B2B模式为主。
研发与制造方面,高压快充与安全性将成为市场最看重的因素,因此新技术变革将成为桩企的竞争点。
另外,充电桩核心部件制造、下游运营商这些都是桩企需要关注的核心环节。
与产品海外认证一样,可以说,海外渠道布局越早越广、具有快充技术优势的企业,越有可能在出海赛道中脱颖而出。
3.品牌化
品牌出海已是大势所趋,无论哪个行业都不得不关注品牌竞争力。因此,桩企也必须注重品牌打造,如布局独立站,既有利品牌的打造,也有利于传统B2B减少对平台的依赖,降低中间成本,获取更精准的询盘。
Shoptop资深商业策略顾问Luke曾分享过,不同的行业在品牌发展方向上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。
总体而言,充电桩属于产品导向行业,因此除了利用独立站深耕品牌优势外,还需从产品端发力。